国家民委政府网 >> 专题集萃
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
 

文艺会演中的“非遗”看点(六)

日期:2016/09/12  来源:中国民族报  字号:[ ]

  

传统泗州戏 资料图片

  

传统壮剧 资料图片

  

传统吕剧 资料图片

  1.《绿皮火车》——泗州戏

  泗州戏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,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,以优美的唱腔、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、大江南北,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、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,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。但近年来,随着社会的飞跃发展,观众逐步减少,传统技艺濒临失传,泗州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。2006年,泗州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2.《冯子材》——壮剧

 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,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、广南一带。

  壮剧在壮族民间文学、歌舞、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,清朝同治年间已有演出。在发展过程中,壮剧也受到汉族民间艺术和戏曲的影响。壮剧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、北路壮剧、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、广南壮剧等。2006年,壮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3.《兰桂飘香》——吕剧

  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,起源于黄河三角洲地区,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,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、安徽、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。吕剧音乐属于板腔体,兼唱曲牌,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、扬琴、三弦、琵琶,俗称“吕剧四大件”。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、优美悦耳的唱腔、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。2008年,吕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