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民委政府网 >> 专题集萃
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
 

60年,乌兰牧骑的变与不变

日期:2016/09/13  来源:中国民族报  字号:[ ]

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与牧民一起劳作。

  “我们平时演出的舞台,可没有这么漂亮。”对于能来北京演出,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乌兰牧骑队员陈香宝特别激动。出演情景歌舞《草原上的乌兰牧骑》的演员有60多位,其中有20多位是从内蒙古各基层乌兰牧骑中选拔出来的。

  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,今年27岁的陈香宝算是乌兰牧骑的新生代。

  相比于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,陈香宝他们的演出条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。

  过去,乌兰牧骑队员们要驾着马车,在草原上风餐露宿。“如今,一辆大巴车就能拉下乐器、服装和队员。”陈香宝说,“白天去嘎查演出,晚上还能赶回旗县。”

  过去,乌兰牧骑演出时,天空做幕布,草原做舞台,而如今,每个嘎查都建起了文化站。“冬天演出的时候,大家伙再也不用担心在室外挨冻了。”陈香宝说。

  几十年来,乌兰牧骑的演出环境变了,但为基层农牧民服务的演出宗旨却从未改变。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那顺说,陈香宝所在的乌兰牧骑,每年至少要到基层演出100场,旗里每个嘎查他们都去过。

  60年前,草原上没有电视,没有广播,乌兰牧骑的演出可谓牧民们一年中的文化盛宴。而如今,当广播、电视、网络普及后,乌兰牧骑还依然受欢迎。

  “听说我们要来演出,大家会提前一个星期在文化站的座位上画记号占座位。”陈香宝说,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,为了满足一些无法前来观看演出的老人的愿望,乌兰牧骑到蒙古包为老人们表演。“大家一起唱啊、跳啊,牧民们还会给我们献哈达。”

  乌兰牧骑的演出主题也紧跟着时代进行着调整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演出的一大主题,就是为自治区实行的“十个全覆盖”政策做宣传和动员。

  “农牧民和乌兰牧骑之间已经有了割不断的情感联系。”那顺说。

  60年来,乌兰牧骑队伍从当初的1支已经发展到54支。“感谢国家的扶持政策,乌兰牧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。”对于未来,大家也有很多期待。

  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金花认为:“我们的队伍还是得保持方便、轻装的传统,不能光是舞台装备就两大卡车也装不完。乌兰牧骑是给草原农牧民服务的,队伍太过庞大就会给人家带去更多的麻烦。”

  金花说,乌兰牧骑排演的节目也需要保持短小精炼。“不能一味追求大型的歌剧、舞蹈剧,排场是挺大,可草原上哪有条件让咱演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