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民委政府网 >> 专题集萃

新疆五位作家(翻译家)获“骏马奖”

日期:2012/08/30  来源:青岛市民宗局  字号:[ ]

  由中国作家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国作协”)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评选日前结束,新疆亚生江·沙地克、乌拉孜汗·阿合买提、苏德新等五位作家(翻译家)获此殊荣。

  第十届骏马奖征集参评作品和译者的工作从今年3月1日启动,6月30日结束。评奖按照评奖条例,认真贯彻公正、公平、公开的原则,经过多轮投票,评出长篇小说、中短篇小说、散文、诗歌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各5部,翻译奖获奖者4人。获奖作品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和民族传统,表现了各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,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昂扬风貌。其中新疆选送并获奖的作品有:亚生江·沙地克的长篇小说《诸王传》(维吾尔文)、乌拉孜汗·阿合买提的中短篇小说集《骏马之驹》(哈萨克文) 乌拉孜汗·阿合买提、哈孜·艾买提的报告文学《我生命中难忘的画像》(维吾尔文) 、瓦依提江·吾斯曼的诗歌集《响箭》(维吾尔文)、苏德新由维吾尔文翻译成汉文的《荒原记忆》。

  此次评选是对2008至2011年度在我国境内出版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、中短篇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及翻译作品的一次全面检阅和评价。评委会成员来自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有关单位,包含10多个少数民族的作家、评论家、编辑家、翻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,具有广泛的代表性。今年的骏马奖评选首次实行实名投票,这也是该奖设立以来的第一次。自治区文联主席、新疆作协主席阿扎提·苏里坦、自治区文联副主席、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尔克西·胡尔曼别克、自治区作协副主席曼拜特·吐尔地三人代表新疆担任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评奖委员会委员。

  “骏马奖”设立于1981年,是由中国作协、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,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。“骏马奖”每隔3年举办一届,现在改为每四年举办一届,与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齐名,是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4大文学奖之一,旨在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。

  文化视点:

  “骏马奖”助力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

  “因为‘骏马奖’是国家级文学奖,能拿到这个奖项非常不容易,从这一次参评和获奖的作品来看,基本上代表了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,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,这个奖项的设置对获奖作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,也是一种鞭策,它在无形之中激励作家创作、催生更多优秀作品,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很大的推动力。”说这翻话的是自治区文联主席、新疆作协主席阿扎提·苏里坦,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评选中,阿扎提·苏里坦还担任了评委。

  看着几经严格筛选出来的“骏马奖”获奖名单,阿扎提·苏里坦感觉很欣慰。他说,“骏马奖”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,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,展现了各民族文学交流互补、共同繁荣的盛世气象,而这个奖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繁荣来说,其意义非同寻常,可以说,没有“骏马奖”,就没有新疆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的今天,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、翻译家。

  拿最近几届“骏马奖”评选中,新疆作家、翻译家的获奖情况来举例:2002年9月,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揭晓,新疆有10位少数民族作家(翻译家)的作品榜上有名。这届少数民族文学“骏马奖”,全国17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共有21个民族的57位作者、55部作品获奖,新疆所占的比例接近五分之一;2005年12月,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举行颁奖仪式,来自全国15个民族的3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和奖状,新疆有6人捧回奖杯, 本届获奖作品中,纯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10部,占获奖作品的33%;2008年11月,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举行颁奖典礼,新疆有7位少数民族作家(翻译家)获奖。2012年8月,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评选揭晓,我区五位作家(翻译家)获此殊荣。一连串获奖数字印证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繁荣的足迹,印证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近三十年来的艰辛历程。

  综合来看第一届到第十届“骏马奖”的获奖作品,阿扎提·苏里坦最大的感受就是,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主题从对民族风情的描述、对新生活的歌颂,已经逐渐被关注人类命运的母题所代替,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已逐渐融入世界文学主流,很多作家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命运了。他说,从地域上讲,少数民族作家处于边缘,但从文学上讲,他们并不边缘,同样能看到人类共同的忧虑,并加以关注和思考。由于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审视自己的民族,因此作家写出的内容对整个中国都具有参考性。他认为,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未来必然能够在中国文坛上占一席之地,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,更开阔的视野,更宽广的胸怀,以其对自己的土地、文化的无限关注,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。

  自治区作协副主席曼拜特·吐尔地说,改革开放初期,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学极为重视,形成了极好的氛围,比如:经常召开少数民族作家会议,举办笔会,设立“骏马奖”等,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学的关怀,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,现在,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已经达到一个高峰期,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,现在无疑是很好的创作时机。尤其是更多少数民族新作家的出现,给新疆少数民族文坛带来了新的题材、新的体裁和新的文风,第十届“骏马奖”的获奖名单就说明了这一点。这一次我们新疆获奖的作品非常好、很有水平。特别是长篇小说,中短篇小说以及诗歌与全国来比,都非常优秀,可惜,因为奖项设置等因素,与前几届相比,获奖的数量有点少。

  曼拜特·吐尔地长期从事柯尔克孜语文学的研究,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的评选中,曼拜特·吐尔地是评委组成员之一,他说,少数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,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改革更是天翻地覆,很多观念的变化、人物命运的变迁可谓惊心动魄,这些都是创作的极好源泉。我们正处于一个火热的、多元化的,非常丰富生动的时代,应该呼唤更加优秀的作品问世。就柯尔克孜文学创作而言,当前作家、翻译家们主要依靠的是新疆人民出版社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、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、《新疆柯尔克孜文学》、《克孜勒苏文学》、《帕米尔》等出版社和期刊来发表文章,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对柯尔克孜文学给予扶持和重视。

  获得第十届“骏马奖”翻译奖的获奖者苏德新说,在当今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,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怎样进一步贴近时代、贴近社会,获得更广泛的读者,是应该首要思考的问题。他认为:作家的创作题材应该更加关注大众关注的问题。过去有的人认为民族的就应该是传统的,对此,苏德新认为是片面的观点。他说,民族的既是传统的优秀文化,也应该是动态的,而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因此,我们要不断丰富传播手段,巩固和扩大传播阵地,让少数民族文学为更广泛的大众所接受。

  ‘骏马奖’无疑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助推器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,新疆维吾尔族作家所著的长篇小说就接近300部,数量和质量也在稳步提升。其中,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的我区青年作家亚生江·沙地克的长篇小说《诸王传》发行后10天内重印,不到两年就重印了四次,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关注,其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播出,新疆电视台《文化绿洲》、《一书一世界》等栏目分别组织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研讨,《诸王传》一时成为了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。

  哈萨克语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扩大,作品创作题材不断丰富。老作家笔耕不辍,一批青年作家和诗人不断有新作问世,成为文学杂志《曙光》、《伊犁河》、《阿勒泰春光》、《塔城文艺》等期刊的重要作者。据自治区文联副主席、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尔克西·胡尔曼别克介绍,从近年发表在各文学杂志上的作品和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看,哈萨克语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正在发生变化,表现手法趋于丰富和多样,作家们更加注意作品的叙事性,十分重视生活的多样性和语言及作品结构的文学性。

  从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情况来看,第九届“骏马奖”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奖获奖者、维吾尔族翻译家伊明·阿布拉提出了当前面临的困境:现在文学创作发展越来越繁荣,但是翻译力度不够大,范围不够广。

  伊明·阿布拉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快30年了,他的翻译原则是:能够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读者。“翻译是一件痛苦和枯燥的事情”,伊明阿布拉说:“每个人的翻译都是不同的,10个人翻译就是10个版本。”伊明·阿布拉平时大多翻译一些诗歌和散文,有时一个句子要考虑一个礼拜,一首诗要翻译一年半载的。他说: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说,翻译都要对得起作家,对得起读者。

  为鼓励少数民族文学创作,中国作协做了大量工作,他举例说,近几年来,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作家,30年来,很多少数民族作家获得过“骏马奖”。但遗憾的是,这么多作品却没有机会与汉族读者见面,原因就是翻译队伍很薄弱。不过,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下,这种状况正在通过办培训班等方式逐步改变。

  令人欣喜的是,随着“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”的启动,随着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对全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,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的成果也在日渐丰硕,一大批热爱文学创作的各族作家正跃跃欲试,抒写色彩纷呈的文学新疆。我们期待“骏马奖”能够涌现出与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比肩的作品,更期待少数民族作家队伍里涌现更多更优秀的新人。